共话就业与科研,助力学生共成长
——第二临床医学院2020级中八九青年班主任开展就业和科研指导会
为了帮助学生合理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及提升科研素质,2024年12月26日晚6时30分,第二临床医学院2020级中医学八九年制班级于广东省中医院研修楼16楼第三课室举办了青年教师班主任见面会暨就业与科研指导会。
见面会上,辅导员许丽梅老师逐一介绍陈贤坤、苏国彬、晏烽根三位青年班主任。陈贤坤老师是广东省中医院副研究员,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医学博士,研究专注于传统运动在心脏康复领域的应用,致力于通过科学的运动疗法促进心脏健康,发表SCI论文20篇。苏国彬老师是广东省中医院副研究员、中医药大数据研究团队主任,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医学博士、博士后,师从侯凡凡院士、张大宁国医大师、广东省名中医刘旭生教授,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晏烽根老师是广东省中医院副研究员,博士毕业于澳门科技大学,师从刘良院士,获得广东省中医院拔尖人才培养,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中国博士后基金等多项课题支持,研究经费超过400万元。发表高水平SCI论文20余篇。许老师指出三位老师都有境外或国外求学经历,也有非常丰富的科研经历,鼓励同学们加强跟青年班主任交流,更好地解决自身发展规划问题,提升科研能力以达成长学制教学目标。
随后,苏国彬老师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主题为《平衡临床与科研——浅谈规划学习及中医临床》。苏老师从自身经历出发,分析自己中西医结合硕士毕业后到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攻读医学博士、博士后,到英国牛津大学读理学硕士,鼓励中医学长学制的同学们不要给自己设限,不被“定义”,才能走出更精彩的人生。
紧接着,他谈及目前的医学就业形势,指出“好简历”不等于“好工作”,鼓励同学们梳理清楚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人生愿景,及早进行相关能力培养。随后,他分析了临床医学发展路径,指出中医系统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的异同,并鼓励同学们去发掘自身特点和亮点,打造自己的“IP”。他通过年轻医生David的成长经历鼓励大家成为“医学科学家”,让科研服务临床,造福患者。最后,他从肾病科研的视角指出围绕临床问题,深入开展科研的思路,并给出关于设定适合自己目标的七个方面的方法和建议。
陈贤坤、晏烽根老师也参与了此次讲座,两位老师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研背景,进行互动答疑,与同学们深入探讨了如何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找到科研的平衡点,以及如何规划学习,提升自我。
此次见面会和就业科研指导会,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同学们的就业和学术生涯指明了方向。


撰稿:陈海珍
摄影:肖 峰
审核:许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