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导讲座丨我院戴振华教授讲授《嵌合抗原受体编程CAR-T 细胞治疗肿瘤》
2025年3月24日晚七点,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主办,,第二临床医学院教育处(学生工作处)、第二临床医学院研究生会承办的学术前沿进展之博导讲座《嵌合抗原受体编程CAR-T 细胞治疗肿瘤》在大学城校区综合楼201课室成功举办。

本次讲座邀请了我校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教授,国际知名的免疫学专家、广东省免疫学会移植免疫分会副主任委员和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分会常务委员、美国糖尿病协会基础科学奖和美国移植学会青年科学家奖两项国际权威奖项获得者、《美国移植杂志》和《免疫学前沿》副主编的戴振华教授给大家分享在免疫技术治疗肿瘤的最新研究成果,启发同学们对免疫学临床应用的思考。

免疫反应与健康保障
戴教授首先强调了免疫反应的重要性,指出其在抗感染、抗肿瘤、抑制自身免疫疾病以及器官移植中的关键作用。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外来抗原,激活T细胞并产生免疫记忆,维持机体健康。
CAR-T治疗原理初探
其次,戴教授提到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治疗,即通过基因工程改造T细胞,使其能够特异性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CAR-T细胞治疗具有高度的靶向性和免疫激活能力。目前,CAR-T治疗在血液肿瘤(如淋巴瘤)中取得了显著成功,但在实体肿瘤治疗中仍面临挑战,如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和CAR-T细胞的浸润不足。
治疗机制与潜在毒性
随后,戴教授探讨了CAR-T治疗的机制和潜在毒性。CAR-T细胞通过识别肿瘤细胞表面抗原,激活细胞内信号通路,导致肿瘤细胞死亡。然而,CAR-T治疗也可能引发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神经毒性等副作用。为提高治疗效果,目前学者们正在探索多种策略,包括靶向多种肿瘤抗原、增强CAR-T细胞向实体肿瘤的迁移能力,以及联合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研究进展与应用拓展
紧接着,戴振华还介绍了两个增强CAR-T疗效的前沿研究进展。小分子药物HI-TOPK能够增加中心性记忆CAR-T细胞的比例,从而提高治疗的持久性和效果。黄芪多糖(APS)则通过调节CAR-T细胞的表面分子表达,增强其抗肿瘤活性。这两项研究为CAR-T治疗的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国际合作与未来展望
最后,戴教授指出,通过中药对免疫系统进行调节,有望恢复机体的阴阳平衡,进而增强CAR-T治疗的效果。这一创新性观点巧妙融合传统中医理论与前沿免疫疗法,为未来中药在免疫治疗领域研究开辟了新路径。
讲座结束后,戴振华教授和与会学生合影留念。

撰稿:孔圆圆、苏芷潆
审核:沈晓燕